腐蚀七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金属表面往往不是以纯金属的形式存在,而是如下图所示: 在基材的边界层,首先会生成反应层(1~10 nm)。由于大气中含有氧气,反应层通常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因此也称为一次氧化膜(POF)。这层膜通常较薄,可以初步防止进一步的腐蚀。例如,一次氧化膜(POF)可以对不锈钢和铝表面提供有效的防护。 在反应层上,物质堆积在吸附层(0.1~10 nm)中。通常第一种是水,由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的两性特征,它与一次氧化膜(POF)发生酸碱反应,在表面上形成了游离氢氧化物基团,其他活性物质(例如氨或有机胺)也可嵌入其中。该层是化学吸附层,结合力强且难以再次溶解。化学吸附层紧跟着物理吸附层,物理吸附层的分子结合力较差,容易被取代。 紧邻吸附层会形成污染层,是最厚的层,通常厚度超过1 μm。 一次氧化膜(POF)是抗腐蚀最重要的一层,该层膜越厚、附着力越强,越耐腐蚀。也就是说,应在一次氧化膜(POF)形成和稳定的过程中开始腐蚀防护。根据金属材料的不同,需要使用助剂(如表面活性剂、氧化还原剂)。腐蚀通常从一次氧化膜(POF)的分解开始,这在非合金钢材料中极易发生,但在不锈钢中,由于含有合金成分(尤其是铬),一次氧化膜(POF)稳定性较好。 作为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腐蚀大体上可以分为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1 化学腐蚀: 金属和空气(如氧气)或有机溶剂的直接反应,氧化和还原在同一位置发生。腐蚀速率取决于刻蚀介质的浓度、金属表面以及反应产物的特质。 1 电化学腐蚀: 金属和电解液(通常是水溶液)组成两个电极,形成了原电池,电流开始流动,在较低电位处的金属会溶解。空气中的水、灰尘、烟尘、化学物质如硫化物与氯化物,或者水溶液中的化学物质,pH值和水的硬度等都会影响电化学腐蚀。 1. 侵蚀腐蚀(均匀表面侵蚀、均匀腐蚀) 图例:生锈的汽车刹车盘 2. 缝隙腐蚀 图例: 同是不锈钢材质的螺丝与底板连接处的腐蚀 金属或结构件之间的缝隙会导致严重腐蚀,因为电解液通过毛细作用被保留,并可能产生较大的浓度差。通过设计的优化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 3. 接触腐蚀 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而同时处于电解质中所产生的电化学腐蚀,其中一种金属的腐蚀速度明显加快。可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或中断材料之间的导电来防止。 4. 点蚀 5. 晶间腐蚀 图例:显微镜下晶间腐蚀照片 6. 露点腐蚀 图例:钢管露点腐蚀穿孔 7. 应力腐蚀开裂 图例:不锈钢管的应力腐蚀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