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512-6883-0001
18016327626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2021-01-19

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晶粒之间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而形成的。

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消失,这是不锈钢的一种最危险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可以分别产生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HAZ)、焊缝或熔合线上,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称刀线腐蚀(KLA)。

微信截图_20210119201340.png

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能力的必要条件是铬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10%~12%。当温度升高时,碳在不锈钢晶粒内部的扩散速度大于铬的扩散速度。因为室温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约为0.02%~0.03%,而一般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均超过此值,故多余的碳就不断地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和铬化合,在晶间形成碳化铬的化合物,如(CrFe)23C6等。数据表明,铬沿晶界扩散的活化能力162~252kJ/mol,而铬由晶粒内扩散活化能约540kJ/mol,即铬由晶粒内扩散速度比铬沿晶界扩散速度小,内部的铬来不及向晶界扩散,所以在晶间所形成的碳化铬所需的铬主要不是来自奥氏体晶粒内部,而是来自晶界附近,结果就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大为减少,当晶界的铬的质量分数低到小于12%时,就形成所谓的“贫铬区”,在腐蚀介质作用下,贫铬区就会失去耐腐蚀能力,而产生晶间腐蚀。


转载请注明精川材料检测地址:www.jctest.vip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