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8018155125
0512-6883-0001

合金元素对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影响

2022-12-14
1

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蚀性的主要元素,当铬含量(原子比)达到1/82/8….时,铁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地增加,耐蚀性也随之提高。铬元素是α稳定化元素。铬的氧化物比较致密,可形成耐蚀的保护膜。

2
碳和氮

碳能强烈地稳定奥氏体,稳定奥氏体的能力约为Ni30倍;同时,又是不锈钢强化的主要元素;碳与铬能形成一系列碳化物,使不锈钢的耐蚀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碳会使不锈钢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变坏,使铁素体不锈钢变脆,因此在不锈钢的生产中和开发中,碳的应用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碳和铬的配合对形成不锈钢组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表明,在含碳量较低,含铬量较高时,会获得铁素体组织;当含碳量较高,含铬量较低时,会得到马氏体组织。在铬不锈钢中,当含铬量在17%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可以获得基体为马氏体的不锈钢。当含碳量较低,含铬量在13%时,就可以获得铁素体不锈钢。当含铬量从13%增加到27%时,由于铬含量增加,稳定铁素体的能力增加,钢中碳含量相应的增加(从0.05%0.2%),仍能保持铁素体基体。

1.png

 碳和铬的配合对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3

镍是不锈钢中3个重要元素之一,镍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镍还是γ相稳定化元素,是不锈钢中获得单相奥氏体和促进奥氏体形成的主要元素。镍能有效地降低Ms点,使奥氏体能保持到很低的温度(-50℃以下)不发生马氏体转变。

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C、N在奥氏体钢中的溶解度,从而使碳氮化合物脱溶析出的倾向增加。随着镍含量的提高,产生晶间腐蚀的临界含碳量降低,即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镍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腐蚀及缝隙腐蚀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镍还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这主要与镍改善铬的氧化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有关,但镍的存在会降低钢的抗高温硫化性能。

4

锰是比较弱的奥氏体形成元素,但具有强烈稳定奥氏体组织的作用。锰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部分替代Ni,2%Mn相当1%Ni。锰也能提高铬不锈钢在有机酸如醋酸、甲酸和乙醇酸中的耐蚀性,而且比镍更有效。当钢中Cr含量大于14%时,仅靠加入Mn无法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由于不锈钢中Cr含量大于17%时才有比较好的耐蚀性,因此工业上已应用的Mn代Ni的奥氏体不锈钢主要是Fe-Cr-Mn-Ni-N型钢,如12Cr18Mn9Ni5N等,而无镍的Fe-Cr-Mn-N奥氏体不锈钢的用量较少。

5

氮元素在早期主要用于Cr-Mn-N和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中,以节约Ni元素。近年来氮已经成为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氮,可以稳定奥氏体组织,提高强度、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局部耐腐蚀性能,如耐晶间腐蚀、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等。在普通低碳、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中,可以改善抗晶间腐蚀性能,其原因是氮影响敏化处理时碳化铬的析出过程,提高了晶界的铬浓度。在高纯奥氏体不锈钢中,没有碳化铬的沉淀析出。此时氮的作用有:一是氮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降低平均腐蚀率;二是含氮高的钢中虽有氮化铬析出,但氮化铬的沉淀速度很慢,敏化处理不会造成晶间贫铬,对晶间腐蚀影响很小。氮对磷在晶界偏聚有抑制作用,可以提高钢的耐晶间腐蚀作用。

目前应用的含氮奥氏体不锈钢主要以耐腐蚀为主,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分为控氮型、中氮型和高氮型3种类型。控氮型是在超低碳(C≤0.02%~0.03%)Cr-Ni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0.05%~0.10%N,用以提高钢的强度,同时优化钢的耐晶间腐蚀和耐应力腐蚀性能;中氮型含有0.10%~0.50%N,在正常大气压条件下冶炼和浇注;高氮型氮含量在0.40%以上,一般在增加压力的条件下冶炼和浇注,主要在固溶态或半冷加工态下使用,既具有高强度,又有耐腐蚀性。目前氮含量达到0.8%~1.0%水平的高氮奥氏体钢已获得实际应用并开始工业化生产。

6
钛、铌、钼及稀土元素

钛和铌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优先于铬同碳形成碳化物,防止晶间腐蚀,提高耐蚀性。钛和铌的加入必须与钢中的碳保持一定的比例。

钼能提高不锈钢的钝化能力,扩大其钝化介质范围,如在热硫酸、稀盐酸、磷酸和有机酸中。含钼的钝化膜在许多介质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不易溶解。可防止Cl-对钝化膜的破坏,所以含钼不锈钢具有抗点腐蚀的能力。

稀土元素如Ce、La、Y等加入到不锈钢中,可以微量固溶在基体中,净化晶界,变质夹杂物,均匀组织,减少析出物的析出及在晶界的偏聚,从而改善钢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