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金属和合金的点蚀评定方法
GB/T 18590-2001
点腐蚀简介
点腐蚀简称点蚀(pitting corrosion)是指在金属材料表面大部分不腐蚀或者腐蚀轻微,而分散发生的局部腐蚀,出现蚀孔或麻点,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蚀孔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小孔状腐蚀坑。这种现象称为点腐蚀,亦称为点蚀、小孔腐蚀、孔蚀。点腐蚀是一种外观隐蔽而破坏性极大的局部腐蚀形式。
蚀坑的识别和检查
1. 目测检查
各种大小和形状的蚀坑都可能出现 , 目测可以发现金属表面的蚀坑呈现出圆形、拉长形或不规则的开口等形状 , 但这种观察并不能反映表面以下的腐蚀情况。因此,必须将蚀坑剖开才能看到蚀坑的真实形貌并确定其真实深度。 常见的蚀坑不同横截面形状分为窄深型、椭圆型、宽浅型、皮下型、底切型、水平型和垂直型 。
2. 非破坏性观察
许多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不必破坏材料就能观察金属表面的裂纹或蚀坑。这些方法在定位和辨别蚀坑的形状方面虽然效果欠佳 , 但考虑到它们用于原位测量的优点 , 因而在现场更实用。 例如:射线照相技术、电磁法、声波法、渗液法、复形法等。
常用点蚀的评定方法
3.1 失重法
对于点蚀严重,均匀腐蚀不明显的材料,试验材料的耐点蚀性可以用腐蚀率,即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失重表示,单位是g/(m2·h)。腐蚀率下列公式计算(GB/T 17897-2016):
式中:
W前 —— 试验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W后 —— 试验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S —— 试样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t —— 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h);
3.2 标准图表法
根据标准图表按照密度、大小和深度来对蚀坑评级,这种方法为擅长运用图表交流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而且是一种简单的储存数据的方法,便于与其他试验结果作比较。
3.3 金属穿透法
3.3.1 根据蚀坑的最大深度,或十个最深蚀坑的平均深度,或两者兼用,来测量最深的蚀坑以描述金属穿透。对于金属用于封装气体或液体时,点蚀会导致液体的渗,这种方法具有特殊的意义;
3.3.2 金属穿透也可以用点蚀因子来表示。它是由失重确定的最深金属穿透与平均金属穿透的比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点蚀因子为1表示均匀腐蚀。该值越大, 穿透深度越大。点蚀因子不能适用于点蚀或均匀腐蚀很小的情况 , 因为当分子或分母中任意一个趋近于零时,可能会得到零值或不确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