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8018155125
0512-6883-0001

外腐蚀检测与评价技术

2021-01-04

外腐蚀检测与评价技术

发展概况

在2000年以前,埋地钢质管道的外腐蚀检测主要依靠开挖调查。当时主流的防腐层质量检测技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变频-选频法,其以一定长度的管道为评估对象,通过测试单位面积防腐层与远方大地之间的电阻,评估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的状况。该方法适用于评价一段管道防腐层的整体质量,无法定位找出防腐层破损位置,目前已很少应用。关于阴极保护有效性的评价,虽然提出了IR降的概念,但电位测量仍主要依赖于试片或极化探头,检测效率低。

在2000年以后,随着一些检测设备(如英国雷迪公司的RD-PCM测量设备、加拿大CATH-TECH公司的CIPS测量设备、中国自主研发的SL系列防腐层检漏仪)的研发与应用,外检测和评价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以交流电流衰减法(ACAS)、交流电压梯度法(ACVG)、皮尔逊法(PERSON)、密间隔电位测量法(CIPS)、直流电压梯度法(DCVG)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外腐蚀直接评价技术流程(图1),提高了外腐蚀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成为目前外腐蚀检测和评价的主流方法。


微信截图_20210104215326.png

图1 油气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 ECDA)技术流程图

通过不同检测方法的组合应用,可系统评估管道外防腐层质量、阴极保护有效性、杂散电流干扰的总体状况,并结合防腐层破损处的开挖调查,对管体腐蚀缺陷及环境腐蚀性进行直接检测和评价。但相关检测设备的应用需要通过大地形成良好的回路,在一些特殊管段的应用存在困难,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此受到影响,主要包括:

① 大型穿跨越、连续水网区等测试人员难以到达的管段;

② 铺砌路面、冻土、钢筋混凝土、含有大量岩石回填物等导电性较差的管段;

③ 防腐层剥离、套管、保温层等易造成电屏蔽的管段;

④ 杂散电流干扰严重的管段。

技术标准

中国最早用于指导油气管道内外腐蚀检测的标准是SY/T 0087-199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防护与调查方法标准》,其中开挖调查相关规定一直沿用至SY/T 5919-1994《埋地钢质管道干线电法保护技术管理规程》,主要用于指导阴极保护和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的检测与评价,其中的阴极保护度、阴极保护有效率概念也一直沿用至今。

2004年,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沈阳调度中心等单位,非等效采标美国防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标准NACE RP 0502-2002《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方法》,编制了SY/T 0087.1- 2006《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形成了以间接检测为核心的外腐蚀直接评价技术规程。目前,该标准已经完成第二次修订,最新发布版本为SY/T 0087.1-2018,该标准较好地指导和推动了中国油气管道外腐蚀检测工作的开展,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如流程过于复杂,检测技术适用范围受限,评价指标可操作性不强等。

自NACE RP 0502-2002之后,NACE又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对于提高ECDA的有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NACE SP 0207-2010《埋地或地下水金属管道上密间距和直流电压梯度测量》提出了CIPS和DCVG检测流程及技术要求,NACE TM0109-2009《地下管道防腐层状况评价地面检测技术》提出了间接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NACE SP 0210-2010《管道外腐蚀确认直接评价》提出了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多种因素评估和判断外腐蚀风险的流程。

目前,中国除SY/T 0087.1之外,针对具体检测方法的标准尚未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SY/T 0087.1- 2018在原标准的基础上重点修订了评价准则以及间接检测与评价部分,由原来的单-指标评价改为综合指标评价,采用风险矩阵的思路将土壤腐蚀性、防腐层破损程度、阴极保护水平、杂散电流干扰程度等单一指标进行组合,以综合评估外腐蚀风险,确定开挖调查的优先级,促进了评价思路的完善,但尚未完全解决检测技术的规范性问题。


转载请注明精川材料检测地址:www.jctest.vip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