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机身内部腐蚀分区
接触空气,通常为干区且易接近的区域; 接触燃油的区域; 易接触液压油、厕所或厨房液体、润滑剂污染的区域; 容易生成或聚集冷凝水、液体的区域; 难以接近,以及具有很高的意外损伤风险区域。 C类区域可进一步细分为: ① C1类:接触水、湿气,偶然接触其他液体的区域,且具有很高的意外损伤风险区域; ② C2-1类:接触水、湿气,经常接触其他液体的区域; ③ C2-2类:接触水、湿气,其他液体易积存且难以接近的区域。 图1 典型民机机身内部区域环境类别 腐蚀分区的第三步是基于结构重要性进行区域分区,分成重要、较重要、一般部件三个等级。对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部件,需提高腐蚀分区等级,加强防护措施。对于机身一些重要结构部件,一旦腐蚀,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危及人身安全等危险,需定义为重度腐蚀区,比如龙骨梁结构。 综合上述民机腐蚀分区的三步法,可按照表1的分析步骤,将全机分为轻度腐蚀区、中度腐蚀区以及重度腐蚀区。由于机身内冷凝水线以下区域,机身内壁形成液膜的概率较大,因此冷凝水线以下的区域被定义为中度及重度腐蚀区。冷凝水线的位置可能因为机型不同而不同,典型民机机身内部壁板腐蚀分区示意如图2所示,典型民机机身内部框截面腐蚀分区示意如图3所示。 表1 腐蚀分区过程表 图2 典型民机机身内部壁板腐蚀分区示意 图3 典型民机机身内部框截面腐蚀分区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