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8018155125
0512-6883-0001

飞机机身内部腐蚀分区

2022-08-19
飞机机身结构防腐蚀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机身内部区域进行腐蚀分区,便于对不同的腐蚀区域采取合适的防腐蚀措施。


腐蚀分区的第一步是对参考机型在役飞机的腐蚀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机身内部区域进行腐蚀分区。目前参考机型主要包括波音、空客等主流机型;腐蚀数据主要来源于维修基地定检时的腐蚀维修记录,以及航线常规性例行检查中发现的腐蚀记录。以计数的方法统计腐蚀区域的腐蚀频率,确定易腐蚀区、较易腐蚀区和一般腐蚀区。

腐蚀分区的第二步是基于腐蚀影响因素进行环境分区。飞机金属结构部件的腐蚀风险取决于该部件所处的环境条件。一般根据区域内水及各种液体积聚的概率、区域的可接近性和损伤风险,将环境条件分为以下三类:



A类:


接触空气,通常为干区且易接近的区域;



B类:


接触燃油的区域;



C类:


易接触液压油、厕所或厨房液体、润滑剂污染的区域;

容易生成或聚集冷凝水、液体的区域;

难以接近,以及具有很高的意外损伤风险区域。

C类区域可进一步细分为:

 C1类:接触水、湿气,偶然接触其他液体的区域,且具有很高的意外损伤风险区域;

② C2-1类:接触水、湿气,经常接触其他液体的区域;

③ C2-2类:接触水、湿气,其他液体易积存且难以接近的区域。


环境类别仅适用于飞机的内部部件,这些部件在飞行过程中从外部看不到,包括整流罩覆盖的区域。典型民机机身内部环境类别划分如图1所示。

1.png

图1 典型民机机身内部区域环境类别


腐蚀分区的第三步是基于结构重要性进行区域分区,分成重要、较重要、一般部件三个等级。对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部件,需提高腐蚀分区等级,加强防护措施。对于机身一些重要结构部件,一旦腐蚀,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危及人身安全等危险,需定义为重度腐蚀区,比如龙骨梁结构。


综合上述民机腐蚀分区的三步法,可按照表1的分析步骤,将全机分为轻度腐蚀区、中度腐蚀区以及重度腐蚀区。由于机身内冷凝水线以下区域,机身内壁形成液膜的概率较大,因此冷凝水线以下的区域被定义为中度及重度腐蚀区。冷凝水线的位置可能因为机型不同而不同,典型民机机身内部壁板腐蚀分区示意如图2所示,典型民机机身内部框截面腐蚀分区示意如图3所示。


表1 腐蚀分区过程表


2.png

图2 典型民机机身内部壁板腐蚀分区示意


3.png

图3 典型民机机身内部框截面腐蚀分区示意


《上一页 下一页》